日前,“全球杰出海岸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的桂冠花落山东蓬莱,不仅书写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荣耀,更向世界宣告:东方风土的智慧,正成为全球葡萄酒文明的璀璨新星。由全球葡萄酒旅游组织GWTO颁发的这一殊荣,不仅肯定了蓬莱海岸产区风土、产业、旅游、文化的多维融合,更象征着中国从产业追赶者到文明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风土哲学:东方智慧的具象表达
蓬莱的风土,绝非偶然的地理馈赠,而是东方哲学在自然中的具象化表达。
1873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斯在蓬莱种下第一株酿酒葡萄,开启了这片土地的葡萄酒传奇。北纬37度的黄金纬度、独特的砂质土壤和温润的海洋性气候,造就了蓬莱海岸葡萄酒特有的"清新雅致、平衡爽净、细腻柔顺、馥郁悠长"的特质。蓬莱产区拥有全球罕见的山海交融微气候,同时又独具东方韵味。
从1998年中粮长城进驻推动规模化种植,到2007年君顶酒庄建庄引领高端化转型,再到2009年法国瓏岱酒庄落户,蓬莱产区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今, 蓬莱产区秉承“国际视野、中国领先、蓬莱特色”的战略定位,构建“一带三谷”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以精品酒庄为引领,集苗木繁育、葡萄种植、葡酒生产、酒庄观光旅游于一体、涵盖一二三次产业的复合产业链条。这里的赤霞珠、马瑟兰等葡萄品种,既保有国际水准,又展现出独特的海岸矿物质气息。行业权威人士评价道:"蓬莱完美诠释了'风土'的真谛,是海岸葡萄酒的东方典范。"
这不仅是一场产业革命,更是东方人对风土真谛的深刻领悟——葡萄藤在此生根,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为全球葡萄酒多样性注入独特的东方基因。

荣耀之路:从中国名邑到世界标杆的跃迁
蓬莱的荣耀之路,是中国葡萄酒产业从追赶到引领的缩影,每一步都镌刻着东方文明的自信与开放。
2005年,蓬莱以“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名跻身国际舞台,开启对话;2006年,获评中国首个“葡萄酒名城”,奠定领军地位;2019年,摘得“中国葡萄酒小产区”认证,以精细化风土管理树立高端典范;2020年,成为全国唯一“中国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葡萄酒+文旅”模式辐射全国。
进入2023年,蓬莱产区迎来高光时刻,接连斩获“中国海岸葡萄酒示范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并成为全国唯一的“葡萄酒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在产业升级与科研创新领域实现双突破。次年,与匈牙利托卡伊、西班牙阿里坎特等世界知名产区建立了友城关系,推动了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产业合作。
这些里程碑,不仅镌刻着蓬莱产区的卓越品质,更见证了中国葡萄酒从追赶到引领的崛起之路。

文旅共生:葡萄藤下的诗与远方
蓬莱的文旅融合,不只是产业延伸,而是以葡萄藤为纽带,编织千年文脉的现代复兴。
在这里,欧式酒庄城堡与蓬莱阁飞檐相映成趣,田园诗意与“八仙过海”传说交织成章,形成“上午登阁寻仙、下午酒庄微醺”的沉浸式体验。丘山山谷作为国内首个葡萄酒主题度假综合体,累计投入40余亿元,打造1.5万平米游客中心、20公里环湖游步道、800车位停车场、千人会议室集群,以及米其林餐饮、粤菜鲁菜美食矩阵,让200余间主题民宿和酒庄房间成为“诗与远方”的载体。
不止于此,蓬莱拓展“亲子马拉松”“采摘节”等活动,成立酒庄旅游联盟,串联“一带三谷”深度之旅——涵盖休闲度假、星空营、研学交流等。年均接待200万人次,新增3个3A级酒庄和1处省级工业旅游基地,彰显文旅共兴的内涵:它让葡萄酒从杯中物升华为文化符号,引领游客在微醺中感悟东方生活美学。

文明对话:向世界传递东方风土
从山海间的第一缕酒香飘荡,到如今跻身全球顶级海岸葡萄酒目的地之列,蓬莱以山海为卷、以匠心为笔,绘就了一部跨越三个世纪的东方葡萄酒史诗。站在新起点上,蓬莱正以“国际海岸葡萄酒标杆产区”为蓝图,推动技术标准输出、深化国际产区合作,让东方的风土智慧为世界葡萄酒多样性注入新活力。
获奖不是终点,而是向世界输出东方风土智慧的契机:蓬莱将深化技术标准合作,推动与托卡伊、阿里坎特等产区的互鉴,让中国经验成为全球产业升级的参考。这里的葡萄藤,向着阳光勃发,也向着未来蔓延——那里有更辽阔的海岸、更悠远的酒香,等待世界共举杯。蓬莱的史诗,始于1873年的一缕酒香,如今已升华:它不仅是产业的引领者,更是东方葡萄酒文明的使者,用山海之卷绘就跨越三个世纪的全球对话,让世界在每一滴海岸琼浆中,品味东方的深邃与活力。

荣耀加身,初心未改;未来之约,文明永续。蓬莱,正以一瓶酒,连接一个世界。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蓬莱海岸葡萄酒,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