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7月5日(即本周六)前仍中欧仍无法达成互相妥协的协议,中国政府很可能将对欧洲白兰地(其中98%为干邑)实施的30%-39%反倾销关税永久化——这如同一支利剑,已经高悬于中欧政治与经贸关系之上!
01. 扛不住的干邑市场
源引自海外行业媒体DrinkBusiness的报道——法国干邑行业此前对外声称,自2024年10月起实施的临时关税已对法国白兰地出口造成灾难性打击:干邑对华出口暴跌72%(仅2025年2月单月数据),这一法国干邑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已近丢失。而截至2025年2月底法国干邑行业已因中国的关税损失5000万欧元,而这一数字在此后还可能翻倍。
另据法国巴黎从事干邑的贸易消息人士透露,以LVMH(旗下品牌:轩尼诗)、保乐力加(旗下品牌:马爹利)和人头马君度(旗下品牌:人头马)为首的法国烈酒生产商已与中国政府达成初步协议,将设定对华出口的最低价格。根据协议:
VS级干邑:每升定价不低于46元人民币(约6.39美元)
高端XXO级干邑:每升定价不低于613元人民币(约85美元)
但对于法国庞大的葡萄酒产业来说,干邑危机已经不可承受——法国波尔多产区最近因为期酒市场价格崩盘和现货销售市场大幅下滑的双重打击,媒体已经惊呼这是自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的行业危机。

02. 干邑与电动汽车的对垒
法国酒商面临的问题是,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将针对欧盟白兰地的关税协议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关税政策挂钩——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产电动汽车存在倾销行为,因此对其加征50%关税。欧盟希望以“最低价格承诺”(类似目前法国干邑酒商与中国政府达成的提案)来替代电动汽车关税,德国车企支持这一提议,以避免贸易战并维持关键零部件供应,同时加强本土电动车市场。
中国政府采用“敲边鼓”政策作为谈判筹码极为老辣——它选择惩罚的是一种更具有象征意义的欧洲产品(即干邑),同时这种惩罚又对本国民众影响甚微来执行本次“中欧对垒”任务。尽管干邑是中国市场领先的西方烈酒品类,但进口高端烈酒仅占中国酒类市场的约4%,因此仅影响少数精英消费阶层,而他们仍有大量消费替代选择。
另一方面,中国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尤其是零部件领域)已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欧盟推动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在谈判中握有强势筹码。

03. 中法关系解冻,但临时关税危机未解
法国欧洲和外交部长让-诺埃尔·巴罗特(Jean-No?l Barrot)曾于2025年3月27日-28日访华后,促成原定于4月5日实施的最终关税将暂缓征收,相关调查期限延长至2025年7月5日,此外中国政府可通过免税渠道帮助销售当前积压在中国港口的干邑库存——这样的善意体现了中方响应法方诉求,给了法国政府在国内和欧盟斡旋和化解危机的动力。

法国驻欧盟代表团眼下早已焦头烂额,他们正在试图以“小干邑换大汽车”的战略,以牺牲部分税收交换欧盟整个汽车利益集团来挽救干邑。但问题是,“散装”的欧盟旗帜下其他国家未必有意和法国站在一边——比方德国就关心的是自家宝马和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的“生死”,西班牙关注本国农产品,意大利专注高端消费品,干邑白兰地都只属于法国人的心头肉。
这一刻,“死道友而不死贫道”的作派在欧盟内部已摆上了桌面。
04. 关税永久化的风险和可能的转机
若7月5日前未达成协议,中国对欧盟产干邑的关税将永久化——一旦30%-39%的干邑关税正式落地,未来将难以取消,因为这标志着双方在电动汽车问题上谈判也彻底破裂。这对于法国干邑行业将是灭顶之灾。
不过,将于7月24-25日举行的中欧峰会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的大日子,且中欧双方仍有可能持续深入沟通和化解危机,因此中国政府仍有可能再度推迟对干邑倾销的调查结果公布至中欧峰会会后——转机仍在!
本文内容转自葡萄酒,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