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七年玖禧,敬时光与你 | 玖禧酩庄 庄主的初心独白
朋友们,见字如面。

        我是谭志勇。今天,想以这样一种安静的方式,和大家聊聊我们的玖禧酩庄。是的,今天她七岁了。

        七年前的今天,我站在贺兰山下的这片土地上,脚下是粗粝的砂石,远方是绵延的山脉。那一刻,我听见内心的声音:就在这里,种下我们的梦。

        如今第七个秋冬到了,葡萄园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那些1995年就扎根于此的老藤,枝桠依旧遒劲;我们后来亲手栽下的幼苗,根系也早已深扎进富硒的土壤,每一片叶子的脉络里,都藏着这片土地的朝朝暮暮。

        总有人问我,种葡萄、酿酒最难的是什么?其实不是技术,是熬。最初那几年,我们像守着孩子似的守着园子:春天的风沙会迷了眼睛,夏天的烈日会晒脱皮,秋天的采收要争分夺秒,冬天的防寒要万无一失。

        七年来,我们最珍视的时刻,不是在领奖台上,而是在清晨的葡萄园里。指尖轻轻拂过马瑟兰的叶片,能感受到它在和风、阳光悄悄对话——看着它从嫩绿的芽,长成挂着青涩果实的串,再慢慢变得紫黑饱满,那种陪伴,像极了人生里最踏实的等待:你肯耐下心来等,时光才肯还你一份恰到好处的醇香。

这七年,我们到底在坚持什么?

        我想,是那份“不打扰”的温柔。

        我们执着于“免埋土”技术,不是因为轻松,恰恰是因为艰难。我们想找到一种方式,既能护它们安然越冬,又不必让它们在泥土中蜷缩半个冬天。我们相信,自由的灵魂才能酿出有风骨的酒。原来真正的风土,从不是让作物“将就着活”,而是让它们“体面地长”。

       真正的好酒,藏在对每一株葡萄的尊重里。于是我们一遍遍试验,一次次调整,终于让高抗寒的葡萄品种,能在西北的寒风里傲然挺立。那一刻的感动,胜过日后所有的奖杯与掌声。我们都明白,这条路,走对了。

这七年,我们最珍惜的是什么?

        不是摆满陈列室的奖杯,而是那些无声的陪伴与懂得。

        我记得每一个在酒窖里度过的深夜,陪伴着橡木桶中正在沉睡的酒液,像守护着一个即将破茧的梦。

        2018年“遇悦马瑟兰”开桶的那个瞬间,那奔涌而出的馥郁香气,让在场的伙伴瞬间湿了眼眶——那一刻我们知道,所有在春天等过的风、在夏天忍过的晒、在秋天熬过的夜,都值得。那不是单纯为了一款好酒的诞生,而是为了这七年里,每一个早出晚归的日子,每一次跌倒又爬起的坚持。

这七年,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

        感谢种植酿造专家梁玉文老师,感谢葡萄园种植师段工,他们把宝贵的光阴都埋在了这片土里,每一株葡萄的习性、每一寸土壤的脾气,他们比我还清楚;感谢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那些一起淋过的雨、熬过的夜,都是我们最珍贵的默契;

更要感谢你——感谢在品鉴会上认真给我们提建议的你。感谢在生日、纪念日里打开我们葡萄酒的你,感谢愿意听我们讲“葡萄故事”的你。是你们让玖禧酩庄不再只是一个酿酒的地方,成了一个装着温暖与回忆的“家”。

        站在七周年的路口回望,我忽然懂了:酿酒哪里是在酿葡萄,分明是在用时间酿造时间,用生命温暖生命。

        葡萄在时光里褪去青涩,酿成醇厚的酒;

        我们在岁月里褪去浮躁,学会了敬畏——敬畏脚下的土地,敬畏流转的时光,更敬畏每一个拿起酒杯的你。

        七年,是玖禧第一个完整的成长周期,但这从不是终点,是我们和你重新出发的起点。

        未来的路还长,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依然会保持最初的模样,愿下一个七年,下下一个七年,我们还能坐在一起——你握着酒杯,我带着故事,一起尝时间的滋味,一起把属于东方的葡萄酒故事,写得再长一点,再暖一点。

宁夏玖禧酩庄,七岁了。

敬这山河,敬这岁月,更敬每一个和我们在酒里相逢的你。


本文内容来自宁夏玖禧酩庄,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



葡萄酒信息网 www.wine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