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薛锋:以科技赋能葡萄产业
  “葡萄开墩、绑蔓、复剪、埋墩……”在吐鲁番楼兰酒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楼兰酒庄)的葡萄园里,总农艺师薛锋细数着一年到头的劳作节拍。从怀揣梦想的大学生,到扎根火洲近三十载的“葡萄专家”,他的人生早已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

  1997年,薛锋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怀着对新疆的向往来到鄯善县。“原本只想待几年试试”,但老乡的淳朴与土地对科技的渴求,让他一留就是近三十年。

  2003年,在鄯善县园艺场工作的薛锋发现,传统种植模式下无核白葡萄商品率低、效益差。他大胆提出推广“无核白葡萄超短梢修剪技术”,却遭到质疑:“祖祖辈辈都这么种,剪短了还能长好?”薛锋没有争辩,而是找了几块试验田,从修剪到挂果全程跟踪。最终,鲜食葡萄商品率从40%跃升至90%。这项技术推广后,园艺场葡萄产量从3000吨涨到7000吨,每公斤价格还高出0.4至0.6元。老乡们鼓起的腰包,让薛锋更加坚定了“用科技帮大家增收”的信念。

  2012年,薛锋加入楼兰酒庄,工作重心转向酿酒葡萄。他牵头推广标准化种植,通过绿枝嫁接、节水灌溉、“厂字型”整形等技术,推动栽培成本下降、品质提升。如今,酒庄示范园从出土到埋土、从植保到灌溉,大部分环节已实现机械化,在提升葡萄品质的同时,也达成了节水降肥的目标。

  面对吐鲁番水资源短缺的难题,薛锋聚焦灌溉技术革新,在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了400亩微喷灌溉系统。与传统漫灌相比,节水约50%,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他还发现了马齿苋与葡萄共生的妙用——这种耐旱草本植物既能改善小气候、减少水分蒸发,又能防止果粒日灼,促进着色。目前,酒庄180亩母本园已推广种植马齿苋,实现了“节水+提质”双赢。

  针对出土、埋土环节费工费时的“老大难”,薛锋带领团队反复试验,形成了一套高效机械作业方案:秋季用防草布覆盖后再埋土,春季用拉膜机轻松出土,最后清沟机完成清土。实施两年来,效率显著提升,成本大幅下降。

  “只要能让葡萄产业越来越好,让老乡们日子越来越红火,我就会一直干下去。”阳光下,薛锋望着满园藤蔓,眼神坚定而温暖。


本文内容来自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



葡萄酒信息网 www.winechina.com